栽培基质是为植物提供其生长所需水分、养分的介质,同时栽培基质也为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提供气体。因此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如肥力、PH值、保水性、通气性等,对植物能否健康、正常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配制适合其生长的栽培基质是栽培技术中要解决的难点和关键点之一。
本公司对马缨花成功进行引种繁殖后,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存在马缨花根系生长不良从而影响苗木生长的状况。认为主要原因是目前所用的栽培基质不够理想。为找到适合马缨花生长的基质,改善马缨花的根系生长状况,从而设置本实验。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2年生马缨花小苗,要求选择生长旺盛,大小较均一的120株小苗。
1.2 实验方法
1.2.1基质配制
在查阅了一定文献的基础上,配制了三种基质,其成分如下:
基质1:红土2份+腐熟锯末1份+河沙1份
基质2:园土2份+腐叶土2份+河沙1份
基质3:腐叶土6份+红土3份+园1份
另外,以目前所用的马缨花栽培基质作为对照,其成分为:
CK:园土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园土是指地表的熟土,红土是指生土。
1.2.2基质测定
将4组基质各取一份,装入可封口塑料袋,并将其送到云南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分析检测中心测定PH值,有效N、P、K含量,孔隙度(通气性指标),持水量(保水保肥能力指标)。
1.2.3 小苗分组和上袋
2009年3月25日对小苗的初始地径和苗高进行测量后,采用SPSS13.0对其进行完全随机分组,保证各组间初始实验条件的均衡性。一共分为4组,之后分别采用3组配制基质和对照基质种植,并进行标记(挂牌)。
S1.2.4苗高测量
种植后于5月份开始测量,并记录苗高,此后每隔二个月测量、记录苗的高度,至2010年3月25日为止。
1.2.5地径测量
原计划每隔二月测一次地径,但因马缨花地径变化缓慢,加上人工用卡尺测量时不可避免的误差,后改为一年后测一次,并用SPSS13.0软件分析各组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1)对三份基质进行化验,测定结果如下:

基质编号 PH值 碱解Nmg/kg 速效Pmg/kg 速效Kmg/kg 孔隙度% 持水量%
1 4.78 160.30 6.25 81.95 70.73 44.25
2 4.85 215.35 29.62 141.43 59.22 32.48
3 6.61 84.04 82.05 250.46 59.29 34.60
CK 7.77 91.93 12.31 37.35 58.25 33.60

    从以上化验结果来看,基质3的PH值中性偏酸,基质1和2的PH酸性较强,CK组的基质中性偏碱。已有的报道表明,杜鹃花原生境土壤的PH值范围在4-6之间,但根据张长芹等人对生长在滇西北的杜鹃原生地PH值的测量结果,其PH值在5.4—7.1之间,因此以上几组基质,仅从PH值上来看,基质1,基质2,基质3应该都是符合马缨花生长要求的,但CK组的PH值明显偏大,不适宜于马缨花的生长。
    从N,P,K含量来看,基质1的K肥含量最高,基质2的N肥含量最高,基质3的P肥含量显著低于基质1和基质2, CK组的P,K肥含量都较缺乏。其中基质1的P、K肥含量高于其它组别,是因为其中加入了腐熟锯末。
    从孔隙度和持水量来看,各组差别不大,但基质1略优于其它3组,可能是基质1的腐叶土含量较高所致。
(2)不同基质成分对苗高的影响测量结果
    2009年3月份,经随机分组后,用SPSS13.0软件对分组后各组小苗的苗高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各组间苗高差异不显著,说明初始均衡性较好。之后每隔2个月测量各组马缨花的苗高,并求得各组的苗高平均值,其结果如下表

表 不同基质对小苗平均株高的影响(单位:cm)

 组别                                       测量时间
 3月 5月 7月 9月 11月 1月 3月
1 20.9 27.6 28 29.6 33.8 34 34.4
2 21.2 31.4 31.8 32.6 38.2 38.9 39.4
3 20.8 28.1 28.9 30.2 35.6 36.1 37
CK 21 26.1 26.8 27.8 32.1 32.8 33.4

在EXCEL中对以上数据作图:

从上图中可直观看到,马缨花一年有两个生长高峰期,分别在3-5月和9-11月中,苗高生长量非常显著,在实际生产中,3-5月马缨花抽春稍,9-11月马缨花抽秋稍,从数值上来看,秋稍的生长量小于春稍。使用基质2的那一组苗,在各月的苗高平均值都大于其它组,而CK组的平均苗高在各月都是最低的。
    从PH值来看,CK组PH值最高,基质1的PH值次之,而从苗高来看,CK组的苗高最小,基质1组的苗高倒数第二。这在一定程度说明马缨花对PH值的要求还是偏酸的,而且可能以PH值在4-6之间为适宜值。但是因为基质除PH值之外,其N,P,K含量也不一样,因此暂时不能就PH值对马缨花生长的影响作更进一步的分析。
从各组基质的N,P,K含量来看,基质2的含N量最高,而从苗高来看,基质2的苗高最大,这在一定程度说明,马缨花抽稍时期N肥的含量影响其抽稍长度,因此在生产上,在马缨花抽春稍和秋稍之前,需加大对其的N肥供应量,以促进营养生长。但基质3的含N量最少,该组苗的抽稍量却仅次于基质2,注意到基质3的含P,含K量比之基质1和CK要高得多,认为P,K不仅对马缨花开花起到重要作用,也对马缨花的营养生长起到重要作用。
(3)不同基质成分对苗粗的影响
    随机分组后,各组苗的地径初始值间无统计学差异,其均衡性较好,一年后,即2010年3月份再次测量各组苗的地径,对与2009年3月份测量的地径粗进行比较,计算地径增粗量,然后通过SPSS13.0对增粗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下表:

表 不同基质对苗地径的影响(单位:cm)

组别 初始平均地径 最终平均地径 平均增粗 增粗差异显著性
基质1 0.78±0.035 1.03±0.054 0.25±0.046 组间比较
质2 0.78±0.032 1.10±0.038 0.32±0.044 P=0.000<0.01
基质3 0.78±0.036 1.15±0.054 0.39±0.044 各组间增粗
CK 0.78±0.044 0.96±0.046 0.18±0.035 差异显著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CK组的马缨花不仅在高度与其它组有差别,地径也最细,这说明马缨花在中性偏碱的基质上,确实会出现生长不良的问题。使用基质3的马缨花地径值大于基质2和基质1,显得更为壮实。基质2组和基质1组的苗地径与基质3有较大差别,则主要是基质含P,K含量较低,P,K都是能促进光合产物的转运,最终使苗的生长较其它两组差。
3 讨论
    高山杜鹃喜酸性土壤,本实验再次证明马缨花在中性偏碱土地上生长不良,且PH值对马缨花生长的影响,大于N,P,K含量对其的影响,但马缨花对土壤PH的适应范围到底是多少,还有待进一步通过实验确定。适量的N肥无疑对促进马缨花抽稍有利,因此在马缨花春秋两季抽稍前,可适当加大N肥的施用量。但是N肥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对于准备让其开花的马缨花,则不宜在秋季增施N肥,而应加施P,K肥。P,K肥对于促进马缨花的强状生长,增加其木质化程度和粗度是有利的,腐熟锯末含P,K肥的量最高,可在基质中适当加入。
    本实验虽然影响因子只有基质,但对基质的影响因素又可分解为PH值,含N值,含P值,含K值等,但在实验设计时因为考虑不够,未进行正交实验设计,所以本次暂不能够系统分析各因素对马缨花生长的影响,只能对基质的配制提出建议。关于N,P,K肥对马缨花生长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实验,方能够指导精准施肥。

Copyright © 云南省花卉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2006006号-1 Email:1486151254@qq.com
地址:昆明官渡区世纪金源国际商务中心3号楼21A 联系电话:0871-67372469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