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杜鹃花资源概况
    杜鹃花属植物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植物分类学家将杜鹃花分为9个亚属,全世界有近1000种,中国有8个亚属,有570余种(不包括亚种和变种)。
杜鹃花属植物是中国山地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重要的生态旅游景观资源。
杜鹃花属资源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如下:云南374种(括亚种和变种)、西藏227种、四川255种、广西63种、贵州53种、广东35种、湖南28种、福建14种、台湾17种、江西26种、湖北19种、浙江16种、甘肃26种、陕西24种、安徽1O种、吉林4种、辽宁4种、黑龙江2种、内蒙古1 种、江苏7种、山东1种、山西1种、河南2种、河北3种。
中国杜鹃花对全球杜鹃花产业的贡献
    国外栽培杜鹃花的历史比我国要短得多,且大多数品种源自中国,但发展比我们迅速。
    日本原产杜鹃31种,现栽培品种已达2000余个,不仅在寺庙、庭院广为栽种,在城市绿地中也种植得非常普遍,并在造型、修剪等方面达到很高的园艺水平。
    目前,全世界注册的杜鹃花园艺品种约有10,000个。美国栽培的杜鹃花杂交品种已超过5000个;在欧洲则远远超过这个数目。
    杜鹃花在世界的产业状况和所占份额
    比利时年产杜鹃花近7.5亿株;
    丹麦近7亿株;
    德国近4亿株;
    在英国杜鹃花也是一种规模化的产业,私人栽培面积可达到几公顷甚至是十几公顷;
    可以说凡有苗木出售的地方都有杜鹃花,从而形成了年产值达数十亿美元的全球杜鹃花产业。
中国杜鹃花产业近20余年来发展现状及自然布局
    中国花卉协会杜鹃花分会成立于上世纪的1986年 。
    80年代,江苏宜兴华盛杜鹃花实验场年产比利时杜鹃盆花达100万盆以上,而且品质能与进口产品媲美;至2002年,我国杜鹃花种植面积达3.4万亩,已逐步实现规模化,形成了以浙江柴桥、福建永福和辽宁丹东为主的“两乡一城”发展格局;而湖南、四川、山东等地的生产规模也在逐年扩大;目前每年国内杜鹃花销售总额可达3.5亿元;2008年杜鹃花的年销花产地和上市量如下:河北神州花卉研究所 3万盆粉金蝶/珊瑚公主/神州粉星(原石家庄燕赵种业园艺花卉研究所)丹东相君杜鹃花培育发展中心 1-3万盆造型杜鹃、珍珠杜鹃,江苏省无锡欣绿兰艺有限公司 0.5万盆造型杜鹃、比利时杜鹃,福建漳平恒鸿发花果有限公司 3万盆比利时杜鹃,浙江德清新天地花卉园艺公司 5000盆,高山杜鹃福建永福金兴园艺 2万盆造型,江西兴国南方花卉发展公司 35万普通形,福建漳平永福集友花卉 1万盆普通形,辽宁丹东振安区同兴镇变电村 300万盆,丹鹃江西兴国映红花卉有限公司 20万盆普通形,辽宁丹东振兴区花园办事处 100万盆,丹东杜鹃福建漳平永福杜鹃花研究所 100万盆普通形,辽宁丹东辽东花卉有限公司 8万盆普通形,福建泉州桃城新新园艺场 6万盆普通形,辽宁丹东杜鹃花培育养殖场 2万盆普通形,福建漳平永红杜鹃园艺场 5万盆普通形,辽宁丹东天赐花卉有限公司 1000盆,高山杜鹃福建漳平永福花卉发展有限公司 5万盆普通形,山东青州市 1200万盆普通形,福建漳平永福紫阳君瀚花卉联营基地 5万盆普通形,江苏宜兴华盛杜鹃花实验场 6000盆造型,福建漳平永福康德园艺有限公司 3万盆造型,浙江宁波北仑万景杜鹃良种园 1万盆普通形,福建漳平银清花木场 3万盆造型.

杜鹃花产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影响杜鹃花产业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目前国内基本形成了以东北地区辽宁的丹东、中部地区浙江、江苏和西南地区重庆,为生产西洋杜鹃绿化苗和盆花的基地,以河北、福建漳平、辽宁天赐和云南,生产和销售高山杜鹃的格局,这为产业应对危机提供了条件。
    对云南发展杜鹃产业的有利因素是国家政策、云南绿色经济强省战略、低碳经济和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不利因素是外部无序生产导致量大于求、内部高规格苗木缺乏,标准化程度低。
价格对杜鹃花产业的影响
    对2009年春节北京高山杜鹃年宵花和浙江宁波及湖南长沙的毛鹃和西洋杜鹃花市场价格进行调查,其中宁波冠幅20至30厘米的西鹃杜鹃工程苗每株仅0.3元左右,与0.45元的生产成本相差甚远。价格不断下降与销量减少形成了恶性循环,对杜鹃花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伤害。
存在的问题
    技术层面:资源利用不够、新品种少且缺乏规模化栽培技术;精品杜鹃少且缺乏大众化产品(就高山杜鹃来讲,一般是用于公务用花,这就失去了大众购买群)。
生产方式落后,科技上游与企业生产脱离,技术创新能力弱;有些虽引进技术,却“消化不良”。
    修剪和催花技术不成熟,但中国生产的高山杜鹃组培苗质量非常好。然而从小苗养到可以上市的成品花至少需要5年时间,这期间的栽培技术我们还是个盲点,国内也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辽宁天赐花卉公司陆续培育出上百万株高山杜鹃组培苗,但由于栽培技术不成熟,至今没有找到销路,生产企业大多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轻易尝试种植,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找当地农户分散代养,而把希望寄托在德国专家带来的技术突破上。生产上缺乏组织和质量监控,影响花卉出口持续增长。
展望
    必须重视杜鹃花资源的持续保护和利用。有权威人士说,21世纪世界花卉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基因资源、高技术育种和现代集约栽培技术。今后我们要加快对野生资源的直接利用、加速新品种研发和规模化生产, 重点解决修剪、催花技术,促进杜鹃花的多样化利用,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市场运作,进行行业指导,加快产业化生产,培育产业链等。

Copyright © 云南省花卉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2006006号-1 Email:1486151254@qq.com
地址:昆明官渡区世纪金源国际商务中心3号楼21A 联系电话:0871-67372469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15号